400-012-8816

服務支持

Service support

音響的七個頻段
發(fā)布日期:2019-7-9   點擊次數(shù):

一般習慣將音響劃分一定的頻段如高音、中音和低音等。很多聲學專家和音響專家想出了參考樂器的頻寬,以及管弦樂團對聲音的稱呼,將這個20Hz-20KHz的頻率分為“超低頻(超低音)、低頻(低音)、中低頻(中低音)、中頻(中音)、中高頻(中高音)、高頻(高音)、超高頻(超高音)等七個段。

這樣的七個頻段的定義比簡單的高中低頻段的定義劃分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

音響頻段

1、超低頻(超低音)

低(頻)音區(qū)是指聲音的頻率或者樂器的基頻低于100Hz的頻率。

按照七個頻段的劃分方法,我們把從20Hz-40Hz這個八度我稱為超低頻(超低音)。

這個頻段的頻率重播時是需要借助于物理環(huán)境本身的共鳴,同時這個頻段的聲音已經失去了明顯的位置定位。超低頻(超低音)部分可以一直向下延伸到10Hz以下的頻率(次聲)。

而實際上,當頻率低于20Hz時候,人的耳朵的聽覺能力就已經很差了,但是依然可以借助胸腔和骨骼等的傳導,來感受它們的存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超低音有敲打胸膛的感覺!強烈的超低音還會使人有嘔吐的感受就是因為超低音作用于人的身體的表征。

這個超低頻(超低音)的頻段內的樂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號、管風琴、鋼琴等樂器能夠達到那么低的音域。

由于這段極低頻并不是樂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們也很少將音符寫得那么低,而有一些流行音樂以電子合成器來刻意安排的另當別論。所以超低頻對于純粹的音響迷來講其實用處不算太大的。除非你是一個大動態(tài)電影音樂迷,經常需要超低音!

對于低頻(低音)區(qū),尤其是超低頻(超低音)的錄制和重播來講,要注意的是兩個方面:一是,低音區(qū)要有足夠的低頻下限和足夠的低頻分量;二是,器材對低頻的控制能力。

隨著現(xiàn)在科技不斷發(fā)展和日益先進,錄音技術發(fā)展到目前的數(shù)字化時代,對超低頻的響應已經可以輕松的做到10Hz以下,但是音響器材的重播往往欠缺!  

話說回來,這部分可以感知卻難以正常聽到的超低頻(超低音)部分聲音是不是就沒有意義呢!

不是的!因為實踐證明,在實際的音樂演出中,一些設計優(yōu)秀的音樂環(huán)境在進行演繹時,是具有足夠多的超低頻(超低音)成分的。

而在錄音和重播時,如果能夠適度的還原這部分的聲音成分,將會使重播時的低頻更加松弛,重播的音場更加寬闊和深遠!

所以,一些好的音響器材由于能夠很好地的重播超低頻(超低音)部分,而讓人覺得特別舒服,而能力欠缺的就會讓人覺得量感不足,低音干瘦。此外,由于超低頻(超低音)與環(huán)境的共鳴時間比較長,而這個頻段的頻率本身又是處于活塞式振動,因此在重播時會容易產生慣性(延時),而這種額外的慣性(延時)會造成重播的混濁感,聲音還原不夠清晰,一旦器材的低頻控制能力不夠就會產生這樣的濁的感受,非常不討好!

于是,對于音響愛好者來說,超低頻的控制能力也是不可忽視的,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音響系統(tǒng)多這個超低頻(超低音)部分的駕馭能力,更形象的表達就是,喇叭的剎車能力!好的音響系統(tǒng)不但能夠在有超低頻訊號的時候能夠發(fā)出這個頻率的聲音,更重要的是沒有這些訊號的侍候要立即停止振動!你們說難嗎! 


2、低頻(低音)


這個頻段比較好理解了,就是超低頻(超低音)以上的從40Hz-80Hz這段頻率。

就是人們常常說的低音區(qū)域,實際就是人們耳朵能夠正常聽到的40Hz以上那部分低音區(qū)域。聲學上把100Hz以下歸入低音區(qū),但是我們音響上還是縮小為40Hz-80Hz這段頻率稱作低頻(低音)。這樣更切合我們的音響頻段劃分。這個頻段的樂器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縮號、低音單簧管、土巴號、法國號等等。同時,這個頻段也是構成渾厚低頻基礎的主要部分,在音樂重播時候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般的發(fā)燒友或者對聲學了解不足的人會將這個頻段誤以為是超低頻(超低音)部分,原因是這個頻段是可以用耳朵來聽到的,也是最容易有聽感的頻段,往往讓人們聽起來時實實在在的低音,于是產生很低的誤解。

對于一套音響系統(tǒng)或者一段錄音,如果這個頻段的量感太少,分布不當,那么就會失去豐潤澎湃的感覺,同時由于這個頻段不足又會導致中高頻、高頻的相形之下過分突出,使得聲音失去平衡感,干澀而不耐聽。而這個頻段的控制方面也是不容忽視,一旦失控,不僅影響中高頻段,更會影響整體頻段的協(xié)調平衡。


3、中低頻(中低音)


低音區(qū)域一般從100Hz開始,但是我們把從80Hz-160Hz之間的頻率納入一個稱為“中低頻”(中低音)的概念范疇更為恰當。

根據(jù)實踐證明,這個頻段是最讓音響發(fā)燒友頭痛的一段頻率,因為它就是造成平時我們聽音響時候覺得耳朵轟鳴的元兇。造成這種耳朵轟鳴的原因是這個頻段非常容易出現(xiàn)峰值!而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峰值現(xiàn)象,主要是和聆聽音樂重播的環(huán)境有關。就是和聆聽環(huán)境的大小方正如長、寬、高尺寸比例等有關。

這種現(xiàn)象對于我們這些居住環(huán)境先天不足的人來說尤其影響。因為聆聽環(huán)境的不規(guī)則,大小比例失調等及其容易造成這個頻段的峰值現(xiàn)象。實踐中大部份的人為了去除這段惱人的峰值,就費盡了心思去設法吸收這個頻段,以便使耳朵不致于轟鳴。

但是,效果往往是當耳朵聽起來不轟然時,向下的低頻與向上的中頻也隨著中低頻的吸收減少而呈凹陷,使聲音聽起來變瘦,缺乏了豐潤感。于是,大家拼命的去減少這個中低頻段的峰值,還以為是對的。結果音樂的可聽性大大降低,F(xiàn)在很多音響發(fā)燒友在比拼器材系統(tǒng)時候常說的干、瘦、澀、乏味等就是由于這個頻段的控制力不好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表征。在這個頻段中的樂器包括了剛才低頻段中所提及的樂器以及定音鼓與男低音等。


4、中頻(中音)

音響上的中頻從160Hz開始到1280Hz的橫跨三個八度(160Hz-320Hz、320Hz-640Hz、640Hz-1280Hz)之間的頻率。

這個頻段幾乎把所有樂器、人聲都包含進去了,因此也是一個最重要的頻段。人們對樂器音域的誤解通常就是中音部分,如其實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這個頻段之內,但是一般人卻誤以為小提琴就是屬于高音部分,也有以為所謂的女高音的音域也很高,但是實際上女高音的最高音域也只是在中頻的上限罷了。所以說這個頻段的中頻頻率在音響上是多么重要啊。只要這段頻率不足和控制不當,聲音的表現(xiàn)就會瘦薄。有時,這種瘦薄又很容易被誤以為是一種所謂的定位的假的“焦點凝聚” 而自鳴得意。

根據(jù)劉漢盛對這個頻段的重要性分析認為,可以從二路分音的喇叭的分頻點來研究。一般二路分音喇叭的分頻點大多在2500Hz或 3000Hz左右,就是說,2500Hz以上由高音單元負責,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單元負責。這2500Hz約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說,為了怕中低音單元在中頻極限處生太大的分頻點失真,音箱設計師們統(tǒng)統(tǒng)把分頻點提高到中頻上限的二倍處,如此一來,最完美的中頻就可以由中低音單體發(fā)出。如果這種說法無誤,高音單體做什么用呢?

如果您曾經將耳朵貼近高音單體,您就聽到一片“嘶嘶”的聲音,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沒有高音單體發(fā)出嘶嘶的音,單用一個中低音單體來唱音樂,那必然是晦暗不堪了。當然,如果是三音路設計的喇叭,這段中頻絕大部份會被包含在中音單元中了。


5、中高頻(中高音)


從1280Hz-2560Hz就稱為中高頻(中高音)了。

這個頻段的樂器包括,小提琴約有四分之一的較高音域、中提琴的上限、長笛、單簧管、雙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較低音域、鈸、三角鐵等。其實中高頻很容易辨認,只要弦樂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頻。同時,這個頻段很多人都會誤以為是高頻(高音)。


6、高頻(高音)


高頻是從2560Hz-5120Hz這段頻。

實際上已經很少樂器演奏涉入這段頻域的。因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鋼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樂器大多不會出現(xiàn)在這個頻段中了。

從喇叭的分頻點設計看,這段頻音域全部都出現(xiàn)在高音單元中。在近距離的貼耳聽感上通常就是一片嘶嘶聲了。從高音單元的表現(xiàn)中,也可以證明高音單元幾乎很少發(fā)出樂器或人聲的基音,它只是發(fā)出基音的高倍泛音罷了。

有人會說,既然高頻部分根本沒有什么樂器的聲音,那么是不是,這個高音部分就不重要了?其實不然,因為樂器的基音盡管很少出現(xiàn)在這個頻段,但是,大多數(shù)的泛音卻是在這里表現(xiàn),甚至出現(xiàn)在更高的超高頻上!而基音與泛音的相加就是樂器的音色。如果沒有這個頻段的很好的表現(xiàn),那么聲音將會缺乏光彩!


7、超高頻(超高音)


從5120Hz-20000Hz這么寬的頻段,就是超高頻(超高音)。

前面說了從高頻就已經很少有樂器出現(xiàn),超高頻所容納的都是樂器與人聲的泛音。而一般樂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處能量就愈小,于是就要求高音單元要制造得非常的敏銳,能夠清楚的再生一些我們常說的非常細微的聲音。由于超高頻的特性以及要求音響系統(tǒng)中最終的重播演繹角色喇叭的設計上對高音單元的設計和制造要求就非常的嚴格!

例如一個高音單元為了清楚再生所有細微的泛音細節(jié),于是不顧一切的設計成很小的電流就能推動單元的振膜,于是就出現(xiàn)同樣由這個高音單元負責的大能量的高頻與部分中頻極可能時常處于失真的狀態(tài),因為這二個頻段的能量要比超高頻的大太多了。因此許多喇叭的超高頻很清楚的時候,非常容易出現(xiàn)刺耳的現(xiàn)象。

之后多在喇叭設計上出現(xiàn)有三路分音的設計,就將其分成中低音單元、高音單元和超高音單元三路。超高音單元通常就負責13000Hz以上的頻率的。而這個超高音單元的設計其真正的著眼點僅僅是在于使高音單元不會失真,同時又能再生超高頻。


音頻波動


--------各頻段劃分的小結----------


高中低頻率頻段的劃分主要是更加便于說明聲音不同的頻率的特性和音樂還原時候的各個頻段的量的分布和控制能力。因為從理論上說,只有各個頻段的量的分布都趨向平衡,各個頻段的頻率的重播控制都能夠恰如其分,才能算是一個好的重播系統(tǒng),而這個重播完美的理論上是成立的,但是,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除了必須要有能夠重播各個頻段的物理載體以外,還有必不可少的各頻段的聲音錄制的制約,以及錄制和重播環(huán)境的制約。于是,玩音響才會讓人永無止境,其實,也一定沒有百分之一百的還原重播!

在這里,我再補充一些關于高頻和超高頻的解釋。由于高頻和超高頻這兩個頻段在實際的生活中容易讓人誤解!很多人誤以為聽到尖銳刺耳的聲音就是高頻或者超高頻了,其實這是有所偏頗的!


在音樂聲音里頭,高音也同樣可以分為基頻和泛音兩個部分,例如,小提琴、小號、短笛等高音樂器,他們的高音基頻一般只有3- 10Hz上下,但是,他們的泛音卻遠遠高于20Hz!

以前,由于錄音技術或者音響器材的制造技術的制約,高頻一般只能達到10Hz左右,于是在聆聽這些聲音的重播時候,就會感到小提琴、小號等的高音是尖厲的,非常的挺實,但是不討好!

但是,今天,錄音的技術的發(fā)展已經可以輕松的錄下超過20Hz以上的聲音,器材的制造能力也允許很多喇叭能夠重播20Hz以上的頻率,我們再同這些小提琴和小號的高音時候,就會感到他們變得非常的纖細而感覺豐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聲音(高音)不干了,不扎耳了。

現(xiàn)在開始出現(xiàn)的SACD和DVD-Audio的軟件采取的高格式數(shù)碼錄音技術,其高音的頻響已經可以超過80Hz,問題是有沒有這樣的系統(tǒng)重播罷了!再舉例就是,在樂器中,三角鐵和鋁板鐘琴等高音金屬打擊樂器的高頻泛音是最為豐富的,在測試一套器材或者一段錄音的時候,一旦頻響不夠高,他們就會顯得發(fā)木,失去活力和色彩了!  

以上我們談頻率的分段主要是讓大家知道各個頻段的聲音的分布和量的多少比例。所謂的量感就是指量的多寡,如高音比較多、低音比較少等。

而量感之外的頻率的控制力通常多指在以上頻段中的對低頻段與高頻段的控制能力。如果有些器材低頻顯得松散,而有些則具極富有彈性,我們會說后者有好的低頻控制力。同樣,有些器材能夠控制住高頻,讓它帖服而不至于飆得讓耳朵難受,我們就會說它的高頻控制力很好。

這里我們還要留意的是,音響系統(tǒng)中各個頻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壞,器材之間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但是頻率的控制力的好壞就可以說是器材本身的優(yōu)、劣之別。

因此,一套音響系統(tǒng)好壞,一段錄音的好壞,應該從以上聲音各個頻率的量感搭配以及控制能力來區(qū)分和比較,而這個頻率的量的分布和頻率的控制能力是極具物理性的,是比較客觀的,是受到器材和錄音本身先天條件的嚴格制約的,所以,我將其擺在了音響要素的第一位,也是基本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如果,一套器材或者錄音本身不具備這些頻率的良好的量的分布和控制力,那么就失去了“音享”的根本意義了,也就淪落到“響音”的范疇了!

分享: